寫在展覽之後

FangYoumin:Commemorative Exhibition of the Dedication to Daigoji Temple

四月的晴朗,不同一般,醍醐寺的櫻花正在盛情開放。

去年2024年8月31日,株式會社柔城成立次年,我榮幸地獲得拜見醍醐寺総長大原弘敬師的機會。當時公司正值籌備繼御寺泉湧寺【四季禮讚-方攸敏慧化書法展】之後的下一年度展覽,這場會面成為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開始。2025年1月當收到醍醐寺的正式同意書時,我和團隊既感榮幸亦覺意外: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醍醐寺,此前不曾對外開放展覽空間。何況首次為外國藝術家提供完整的展覽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醍醐寺的文化包容性,或可成為當前處於難解中的國際局勢下的另一種文化交流的視角。寺院方也許已經初步了解過這位來自中國上海的藝術家的作品,但仍在未預見完整展陳方案的情況下,允准在核心區域舉辦,更協調文物管理部門促成在保管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的靈寶管展出。此基於文化共識的交流和決策,為後續的展覽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調。

2024年12月再次拜見総長大原弘敬師之後,八旬藝術家於上海工作室啟動新作。面對高1.8米、長5.6米的特製泥金宣紙,其憑藉六十餘年創作經驗,以枯筆技法勾勒出蒼勁樹幹,繼而暈染層層櫻花。整個創作過程通過影像定期傳至奈良組委會,皆令大家密切關注並充滿期待。我了解父親的身體狀態,但還是在此被他旺盛的精力所驚到。

2018年颱風侵襲京都醍醐寺期間,寺內三千餘株樹木遭狂風損毀,靈寶館前歷經130年風霜的櫻花樹亦未能倖免。本次展覽的核心作品《醍醐桜》的創作靈感,便是源自寺內古櫻重生故事。父親深受感觸,此景恰與他半生跌宕的創作生涯暗自相合。藝術家突破慣常構圖思維:粗獷的樹幹以傾斜之姿貫穿畫面中央,不同於日本藝術家常見的垂直構圖。大畫面的金底濃彩,層層疊疊的櫻花如瀑傾瀉,結合早年學習西洋繪畫的經驗,營造出了空間和筆墨相得益彰的畫面和富饒的大調式的韻律。後來他坦言道,那株古櫻「向死而生」的姿態,正是他在作品中試圖凝固的不屈瞬間。

方攸敏的融合性探索,或可追溯至海派藝術的歷史脈絡,同時青年時代和劉海粟、林風眠、陸儼少、關良、唐雲、程十發等二〇世紀中國美術界巨匠往來中,可以看到藝術家在堅守筆墨意趣的同時,靈活吸納中西各方的技法,形成「亦中亦西」的獨特面貌。這種融合非簡單模仿,而是藝術家長期觀察、寫生花卉植物和本土藝術應對現代性衝擊的自覺革新。例如,他所描繪的繡球和楓樹經常通過光影塑造體量感,水墨與淡彩疊加所凸顯層次感,與傳統勾線、平塗設色形成對比。同樣晚年的方攸敏筆法更加老道且自由奔放,如用乾筆皴擦,或快速線條捕捉樹木的動態瞬間。和晚明清初懷才不遇的畫家不同,這些新的繪畫技法增強了畫面時代賦予的“不落媚俗的富態”,同時保留著文人畫的細緻雅趣和清高志遠的情懷。

這次展覽作品中有幾件書法作品,其中一件小尺幅「美蘭圖」以四君子中的幽幽蘭花為主題,中鋒行筆用極簡簡的線條寥寥數筆描繪。舒展的蘭花葉和流暢的書法用筆相呼應,達到畫面「書」與「畫」相容與平衡。收放間見廟堂氣象。橫竪開闔實為繪畫構圖思維在書法中難得融合的精品。體現出藝術家對「書畫同源」理念的當代詮釋。

方攸敏時常關注日本的傳統文化藝術。不同與中國傳統書畫注重「氣韻」和「寫意」,日本繪畫重裝飾性與自然情感(如琳派),而強調「無法生法」的創造精神與個人修養,一直是中日兩國藝術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明治時期,《芥子園畫譜》等中國繪畫教材仍被日本畫家研習。之後,在日本全面西化的過程中,傳統漢學逐漸衰落,書法也一度被視為「過時技藝」,如今通過國民教育(如小學設習字課等)重獲文化認同。文人畫(南畫)也通過富岡鐵齋等藝術家(1837-1924)得以延續。鐵齋深受中國明清文人畫影響,尤其仰慕石濤、八大山人的寫意風格。中國書畫家自古始終與士大夫身份聯繫在一起,如今這種文化上的屬性在新時代東亞文化的現狀中表現出的漸行漸遠和陌生感令人遺憾。同時,受戰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雖然對於傳統文化的保護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執著的方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慢慢消失亦不言為過。在京都,奈良漫長的歷史時間線上傳統繪畫和書法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自明治末年至大正時代,(民國初)吳昌碩,傅抱石等中國藝術家在日本被廣為流傳和認同以來,當今中國藝術家最鲜活的表現很難在重要的場所為人們所看到。這次展覽的重要之處在於,醍醐寺的包容性和柔城的策劃力提供了一段讓日本的民眾同步看到當下中國藝術家的創作狀態和延續傳統文化的執著實踐的機會。「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本次展完成了藝術家本人面向未來再次出發的心願。也體現了日本文化傳統中最令人傾佩的「新舊共生」的浪漫主義情感與典雅趣味。

傳說慶長3年3月15日(1598年4月20日)豐臣秀吉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賞櫻大會,不僅召集了豐臣秀賴、北政所、淀殿等近親,更率領諸大名及其麾下約1300名侍女女官共同參與。據說,這位一代梟雄為打造與其相稱的盛大華麗舞台,暗遣人手多方籌備,終使這場「醍醐賞櫻」得以實現。醍醐寺總長大原弘敬師特將展期定於「豐太閣賞櫻巡遊」期間,既延續了1598年豐臣秀吉「醍醐花見」的歷史記憶,也讓我們領會到了總長閣下「樱绽七日色即空,梵音長誦續有緣」的佛家心念。

站在靈寶館存放國寶展廳的柔和光線下,望著「醍醐櫻」的畫面如雪片紛落,豐城秀吉看到的繁花好似昨日夢境。飄落在太閤衣袖上的花瓣是否也曾在金箔屏風下折射。或許所有的盛世繁花,終究要燃盡自己,照亮瞬間永恆的大千世界。

最後,代表策展方株式會社柔城,謹向為本次展覽的圓滿實現傾注心力的醍醐寺諸位執事、京都新聞社,以及所有相關人士致以最深切的感謝。

方 巍

2025年5月